[i=s] 本帖最后由 老木易 于 2015-8-2 08:01 编辑 [/i]
暑期的时候这边的活动还是比较热闹的
现在这样也不应该算做是冷清,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现在这样在一阶段来看也算是正常
首先是天气原因
暑期的时候天气暖和,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都比较好,自身的活动量大,喜欢出来走动、散步和聊天,所以活动开展起来比较方便,老人们也愿意沟通。
而现在已经入冬,天气越来越寒冷,老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太好,活动量也减少,因为太冷和身体的缘故,即便是待在屋子里也不太愿意开口说话,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社会活动原因
暑期的时候没有重大节日,各院校也在放假,所以几乎没有官方和献爱心之类的活动,义工联的志愿者们去陪老人们,老人们觉得不寂寞,很开心
现在的官方和献爱心之类的活动比较多,老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感觉到疲,所以对待此类活动也没什么热情。但是那些活动也只是走了形式和过场而已,而老人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关爱而不是简单的敷衍,所以我们的志愿活动依然是有必要的
人员流动原因
暑期的时候,学生都在放假,所以参加活动的学生志愿者比较多,几乎每次都去,跟老人们也都熟识起来,而且那个时候各单位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大,所以其他的志愿者来得也很多比较固定
但是现在学校开学后学生就忙碌起来,各单位快到年底工作量也特别的大,能够每次固定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不多
沟通问题
并不是每一个新人都参加过培训,即便是参加过活动的志愿者也并不是每一个都相互认识。所以活动之前负责人安排大家进行简单介绍和沟通很有必要,作为团体,合作起来也更容易。以及跟新人交待注意事项并帮带一下新人,参加过活动的志愿者也可以和新人交流经验,便于新人更好的进入状态开展好活动。活动结束后,最好还是能集中一下,大家参加活动后觉得存在哪些问题,可以进行简单讨论和汇总,也可以交流活动感想和看法,以便下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对于LZ提到的“三无”老人,谈点我自己的感受
今天看到哑婆婆插着管子没有知觉的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心里很难受,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买了一大束康乃馨让WL帮我去放在婆婆的床前,希望她能够坚持挺过来早日康复。这个婆婆姓汪,是“三无”老人,而且不会说话,也听不见,瘦弱的身躯,背驼得也十分厉害。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无法用耳朵聆听,无法用言语去表达和交流,但是她仍旧是个热情的人。看到我们来了,她会笑得特别的开心,因为能有人理她,能陪她聊天了,因为越是在无声的世界中,就会越渴望感知到有声世界的欢乐和喧闹。每次我们用手语交流着,婆婆始终都会挂着笑得很灿烂,当知道我们时间到了要离开时,那种笑容就会慢慢消失变成不舍,眼神里写满了期盼。婆婆会紧紧拉着我们的手,又会马上松开,用手语比划着要我们快去吃饭别饿着了。我们把婆婆当亲奶奶一样,婆婆也把我们当亲儿女亲孙子一般。她会拿着我们的合影抚了又抚,高兴的拿给院友和院里的社工看,得到别人称赞时,她会高兴得象个小孩子般有些手舞足蹈的样子,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在床头。她会给我们看社工给她剪得新头发,拿着镜子梳子照着梳着,问我们是不是很好看,给我们夸那个社工好。她会告诉我们她最近的状况,问我们最近的生活,要我们好好学习……那种感觉,特别特别温暖,看到婆婆开心的样子,会特别特别的高兴。希望婆婆一定要好起来,想念婆婆热情洋溢的笑脸。
院里还有一些“三无”老人,他们同样是没有子女亲属的关爱,当他们看着那些富裕家庭的老人们的家属开着小车带着大包小包的来院里时,他们又会有怎样的一种落寞心情?有些富裕家庭的老人们的确是不需要我们的服务,而这些“三无”老人们呢,他们需要的真真正正的关爱,而不是官方的献爱心走形式,那些只会更加让人心寒。所以义工联在这边的志愿服务还是有必要开展下去的。
当天气再暖和一点的时候,老人们的精神和身体状态也会好些,活动会开展得很顺利的,需要的是坚持
ЦЦЦ |